中煤集团 - 锚索张拉机具生产制造厂家

销售热线:400-086-0537

最新公告:

中煤集团 - 锚索张拉机具生产制造厂家主要经营:锚索张拉机具,气动锚索张拉机具,手动锚索张拉机具,电动锚索张拉机具,风动锚索张拉机具,型号齐全,价格合理,欢迎选购!销售热线:400-086-0537
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> 行业资讯 >> 中国制造孕育新动力

中国制造孕育新动力

标签:

中国制造

制造

制造发展

| 发布时间:2017-06-13

“‘中国制造2025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一步。”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同志表示,相关部门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绘制的详细实施图谱,让这一步走得又稳又好。

  ——“1+X”规划体系保驾护航。“1”即规划本身,所谓“X”是包括五大工程、质量品牌提升、发展服务型制造等11个配套的规划、行动计划、发展指南。目前,除了信息产业、新材料产业、制造业人才等指南正在报批,其他8个已陆续发布并组织实施。

  ——战略咨询委员会绘制技术路线图。工信部推动成立了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,通过咨询委员会发布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路线图、时间表。目前已发布2015年版,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、目标和路径。

  ——分省市指导、统筹协调。为了避免一哄而起,制订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分省市指南。每个省根据本省的情况,确定三到五个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产业、优势企业。

  在长沙,聚焦工程机械和新材料领域;株洲,以轨道交通、航空、新能源汽车3大动力产业为主导;武汉,立足存储器基地和航天产业基地;宜昌,围绕精细化工、食品生物医药、先进装备制造业……

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,希望通过部和省一起合作,共同推动这些具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,能够在“中国制造2025”方面,取得突破。

  示范项目效果初显

  项目改造后,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8%、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%

  一年多来,宁波、珠江西岸、苏南5市已完成试点示范城市创建方案的批复;2015年46个、2016年63个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已确定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,实践正在进行时。

 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智能物流传输及仓储系统、制造执行系统、智能制造管控平台等系统建设,实现了车间的数字化管控,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%,研制周期降低30%,能源利用率提高15%,生产效率提高了20%;

  三一重工打造工程机械“云端”数据平台,接入了212549台工程机械,积累了1000多亿条数据,实现了配件需求的预测,将易损件备件呆滞库存降低40%以上;

  美的集团武汉分公司通过对空调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,将单条生产线的一次组装合格率由97%提升至99.9%,减少仓储面积46万平方米,将供货周期由24天降至9天。

  “通过对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一年后的前后对比调查显示,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8%、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9.5%、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%、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%,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7%。”苗圩说。

  创新中心逐步落成

  解决行业共性技术缺失问题,帮助科研成果渡过“死亡峡谷”

  “创新作为下一步发展的一驱动力,所有的工业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,立于不败之地。”苗圩说,然而,在推进创新驱动过程中,如何解决实验室产品的产业化难题,渡过创新的“死亡峡谷”是个难题。

  苗圩所说的“死亡峡谷”,就是既要解决从实验室产品到生产产品的材料、工艺、设备问题,又要解决从单件到大规模生产的技术、成本问题的漫长过程。

  “落实‘中国制造2025’,就是要通过创新中心建设,解决面向行业共性技术缺失的问题,来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。” 苗圩说。

  据悉,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已经建成,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已经批复,工业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。到2020年,我国将建立15个左右创新中心。

  创新中心不仅身负创新重任,机构本身也饱含创新基因。

  多方共建,摆脱依赖是创新中心建设的一大特点。比如,动力电池创新中心,由汽车工业协会牵头,联合汽车企业、电池企业、研究单位共同出资成立,而不单单依靠力量。

  企业化管理、市场化运作,实现自我“供血”,是创新中心建设的另一特点。创新中心设有董事会,由董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直接负责中心管理;有别于以前的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,研究中心需要到市场竞争中去寻找课题、寻找方向,通过研究,将技术变成收入。

锚索张拉机具

销售热线 地址: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开源路北11号
邮箱:zhongmeigk@163.com
电话:400-086-0537
邮编:272100

公司地址: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开源路北11号      电话:400-086-0537      传真:0537-2368732
Copyright© 1994-至今 山东中煤工矿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协议
责任编辑:孔珊珊      编辑:陈兴美

鲁ICP备09014637号-13

导 航 | nav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
400-086-0537
400-086-0537
返回顶部
返回顶部